第二次青藏科考參加“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啟動儀式
冰凍圈作為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退縮帶來的影響已愈發顯著。冰川消融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著沿海城市和島嶼國家的生存;凍土消融釋放大量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冰凍圈變化還嚴重影響著生態系統平衡和水資源安全,許多依賴冰川融水的地區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危機。為積極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冰凍圈退縮帶來的顯著影響,聯合國大會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確立2025年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將每年3月21日定為世界冰川日,并宣布2025—2034年為“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著重強調迫切需要開展國際科學合作,以此緩解冰凍圈變化對生態系統、水資源安全以及全球氣候穩定產生的深遠影響。
2025年6月6日至6月10日,備受矚目的“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官方啟動儀式在法國尼斯隆重舉行。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科研專家、國際組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自主持啟動儀式,他在致辭中深刻闡述了冰凍圈保護對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呼吁各國攜手共進,積極投身于冰凍圈科學研究與保護行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作為科學咨詢專家組成員,應邀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姚檀棟院士的出席,不僅彰顯了中國在冰凍圈科學研究方面的雄厚實力和國際影響,也為推動中國科學家在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中的引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中國科學家正在深度參與“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5個綱領性政策文件中科學層面文件的制定,亞洲水塔冰凍圈是科學行動十年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啟動儀式期間,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成員積極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UNESCO)組織的多場邊會。這些邊會圍繞著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2025—2034年)展開了全面深入的討論。與會專家們聚焦于戰略里程碑的設定,從短期目標到長期規劃,詳細探討了如何在這十年內實現關鍵科學突破和技術創新;同時,大家還就冰凍圈科學保護方案各抒己見,分析了不同地區的冰凍圈特點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和建議。會議中,各方一致強調提升科學研究的關注度,整合全球科研資源,加速推進研究進展,有效應對全球冰凍圈相關的諸多挑戰。
會議期間,姚檀棟院士及科考隊員與UNESCO水科學司水文系統、氣候變化和適應部門負責人Anil Mishra博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雙方就中國科學家如何深入參與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計劃的人員派遣及項目合作等關鍵問題展開了細致探討。姚檀棟院士詳細介紹了中國在冰凍圈科學研究方面的優勢領域和豐富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設性的合作思路和建議。Anil Mishra博士對中國科學家的科研能力和專業素養給予了高度評價,為未來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姚檀棟院士還會見了冰島前總統、北極圈論壇主席Olafur Ragnar Grimsson先生。他盛情邀請中國科學家參與今年舉行的北極圈論壇多項活動。北極圈論壇匯聚了全球眾多關注北極地區發展和冰凍圈變化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是一個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姚檀棟院士與Olafur Ragnar Grimsson先生就未來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及深入參與環喜馬拉雅ATH國際計劃等事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雙方達成共識,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科研合作與人才交流,共同為全球冰凍圈科學研究和保護事業貢獻力量。此次會面不僅為中國科學家拓展了國際合作渠道,也為推動全球冰凍圈科學研究和保護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1 姚檀棟院士參與UNESCO邊會討論

圖2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與UNESCO成員交流

圖3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與冰島前總統、北極圈論壇主席Olafur Ragnar Grimsson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