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是國家戰略任務,科考啟動以來,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和系列指示精神,在科考領導小組的領導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系統科學研究方向,錨定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災害風險、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力支撐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青藏高原研究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并正在實現從并跑向領跑的轉變。
新華社拉薩8月18日電(記者李華、魏冠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成果發布會18日在西藏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專家相聚拉薩,集中發布本次科考十大任務七年來的重要成果。
科考發現,作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正在變暖、變濕、變綠。過去15年,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呈現整體趨好態勢,其中優良等級草地和森林面積比例分別提高了6%和12%;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防風固沙服務功能分別提升了1%、2%和70%,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漸提升。同時,青藏高原每年碳盈余超過6500萬噸,也為全國實現碳中和作出了貢獻。
青藏高原逐漸變綠的同時,因氣候暖濕化導致亞洲水塔失衡,也帶來一些隱憂??瓶及l現,亞洲水塔預計在本世紀將進入超暖濕階段,在本世紀末部分地區冰川物質損失將超過一半,湖泊水體上漲超過10米,亞洲水塔整體供水能力增強,需要實施更有效的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措施。
據介紹,七年來,科考人員已發現超過3000個新物種,重新發現了一批被認為已經滅絕或多年未見的物種??瓶歼€提出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可能出現在19萬年前,為人類活動適應青藏高原提供了新證據。
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圍繞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等課題,持續開展覆蓋青藏高原的全域科考,將對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