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是國家戰略任務,科考啟動以來,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和系列指示精神,在科考領導小組的領導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等系統科學研究方向,錨定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災害風險、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力支撐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青藏高原研究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并正在實現從并跑向領跑的轉變。
在8月18日舉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上,2024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 重大標志性科考活動同時啟動。

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 重大標志性科考活動今天啟動
“一原兩湖三江”主要是指該區域擁有世界上中低緯度面積最大的普若崗日冰原,擁有以色林錯和納木錯為主體的數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擁有惠及全球最多人口的大江大河源頭。區域氣候環境復雜多變,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同時又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區。

△2024年8月18日科考活動啟動現場
科考活動包括6個科考分隊的15項核心科考任務,40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科考通過多任務、多學科、多手段開展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生態系統與碳循環、高山環境與健康、資源能源遠景、構造與環境演化、綠色可持續發展途徑等地球系統科學綜合考察研究,認識冰凍圈變化對亞洲水塔變化的作用和對水資源變化的貢獻、多年凍土碳儲量和生態系統變化中的碳動態、冰緣植物對氣候和冰凍圈變化的響應規律、急進高原人群高海拔適應的生理特征、稀有金屬資源現狀與遠景、構造與環境演化歷史、城鎮化體系建設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以高水平科考成果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
其中重點是在以普若崗日冰原為中心的不同冰川開展冰川現代過程監測、冰芯鉆取、湖芯鉆取、湖泊與徑流動態監測、浮空艇大氣觀測、人工增雪,揭示氣候變化下冰川消融、徑流變化、湖泊擴張與氣候變化的相互響應機制,闡明氣候變暖背景下“一原兩湖三江”冰凍圈與水資源變化特征與影響。

在普若崗日冰原鉆取透底冰芯和系列海拔梯度淺冰芯,獲得不同時間尺度的冰芯氣候記錄,揭示不同時間尺度的環境變化特征。利用極目一號浮空艇觀測平臺和地面綜合觀測實驗艙,配合無人機采樣和氣象探空,在雙湖縣城以南實施普若崗日冰原區地表至海拔6300米高空大氣水汽氫氧穩定同位素、黑碳、粉塵、臭氧等多指標高空和地面同期時空變化觀測。

△普若崗日冰原鉆取點(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提供)
一些特色科考活動令人關注。比如在長江源冬克瑪底冰川,科考隊員利用無人機搭載探地雷達等設備開展冰川CT掃描,獲取冰川厚度分布特征。在倫坡拉盆地開展超千米巖芯科學鉆探,開展氣候和生態環境代用指標記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中部環境演化歷史。在拉薩河流域廓瓊崗日冰川開展人工增雪試驗,評估人工增雪對冰川保護的成效。重點考察拉薩、山南、日喀則人口集聚與城鎮化的資源環境承載潛力,分析拉薩城市圈發育和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

△長江源冬克瑪底冰川科考(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提供)
科考隊還計劃招募10名科考隊員,開展急進高原人群高海拔適應的生理特征分析,通過可穿戴設備連續測量其在平原、高原以及回到平原后的血氧、心率、血糖、睡眠等基礎生理指標,為高原人體適應與調控提供新的樣本數據,揭示高原人體生理適應的生物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