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及河谷地區早春花期植物野外科考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泛第三極植物多樣性家譜及生存策略攻關團隊負責人孫航研究員帶領團隊成員對西南山地(橫斷山)和河谷(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以及雅礱江等)地區的早春花期植物進行為期15天的調查和采集。

圖1?科考隊員野外工作
西南山地區域氣候受到南亞季風、東亞季風和高原季風三個亞洲季風子系統的共同影響,其中被河流深切出的干熱河谷也受到“焚風效應”和“山谷風環流效應”的影響。再者,該地區植物主要受到雨季影響,科學考察大多集中在雨季月份,較少開展過針對早春花期植物的專項調查。因此,對這些區域開展植物多樣性系統研究和資源調查十分迫切,有助于厘清當地特有物種適應策略和瀕危的遺傳機制及保護。

圖2?部分早春花期植物與彩葉植物
本次早春花期植物調查對冬麻豆(Salweenia wardii )、雅礱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 )、墊狀點地梅(Androsace tapete ),小苞報春(Primula bracteata ),以及白瓣虎耳草(Saxifraga doyalana )等數十種早春花期植物的確切花期、生境及受威脅狀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此外,科考隊員還發現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彩葉楊,經與楊樹育種學家鑒定確認為芽變個體,后續可以作為親本,與高原楊樹進行雜交育種,具有良好的城市鄉土植物的應用前景。
此次科考有助于厘清河谷植物多樣性特有、孑遺植物類群的分布和生長習性,并且評估這些特有和孑遺植物類群所面臨的威脅,包括生境破壞、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人類活動干擾等。后續提出針對性的保護建議,以減少這些威脅對高山、河谷極端環境下植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促進此類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