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全面啟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聯合西藏登山隊,組織了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變化、地球動力學勘測等5支科考分隊的16個科考小組共270余名科考隊員參與了此次活動。“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首次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創造了多項科學考察研究的世界紀錄:在海拔8830米成功架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首次建成了梯度聯網的巔峰站,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成為地球之巔科學燈塔;首次利用高精度雷達測量了珠峰頂部的冰雪厚度并獲得連續冰雪厚度剖面準確數據;首次取得海拔梯度間隔100米樣品支撐的珠峰頂部冰雪樣品;采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先進儀器首次獲得珠峰地區地面到上空39公里的臭氧濃度及溫度、濕度、風速與風向的垂直變化;首次利用直升機觀測拉薩-珠峰地區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造了浮空艇環境觀測的9032米最高海拔世界紀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的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是人類在珠峰地區開展極高海拔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次壯舉。
來自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植物化石
高山櫟的葉片化石


供圖:蘇濤研究員
木賊的地下塊莖化石

供圖:蘇濤研究員
在2億多年前喜馬拉雅山脈還被特提斯海覆蓋,由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導致地殼上升,海底變成了如今地球上最高的山脈。而這些化石正是喜馬拉雅山脈劇烈地殼運動的見證。

在2022年“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動中,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周浙昆研究員、蘇濤研究員、劉佳助研等6人組成的古植物科考隊,在珠峰地區開展了新生代沉積地層古植物與古環境野外科學考察。

科考團隊此前在珠峰附近地區發現了高山櫟葉片和木賊地下塊莖化石,這些化石類群不可能在現今海拔近6000米的化石產地存活,這對于認識珠峰地區的抬升歷史和植物多樣性演化過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科考繼續關注珠峰地區新生代的植物多樣性演化與環境變化歷史,科考隊員們實地勘測了珠峰五條不同地質時期的地層剖面,并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孢粉和巖石樣品。此外,古植物科考隊還深入考察了亞東溝、陳塘溝、樟木溝以及吉隆溝的現代植物多樣性垂直梯度分布,采集到1650米至5500米海拔的表土孢粉樣品和現生植物標本,將為珠峰地區地質時期的植物多樣性和環境提供參照依據。

下一步,科考團隊將繼續對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的生物化石地層開展古植物與古動物化石的聯合考察,揭示珠峰地區的生態系統演化過程。
(總臺記者 陳琴 許思騫 來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蘇濤)
責任編輯: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