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全面啟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聯合西藏登山隊,組織了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變化、地球動力學勘測等5支科考分隊的16個科考小組共270余名科考隊員參與了此次活動?!皫p峰使命”珠峰科考首次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創造了多項科學考察研究的世界紀錄:在海拔8830米成功架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首次建成了梯度聯網的巔峰站,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成為地球之巔科學燈塔;首次利用高精度雷達測量了珠峰頂部的冰雪厚度并獲得連續冰雪厚度剖面準確數據;首次取得海拔梯度間隔100米樣品支撐的珠峰頂部冰雪樣品;采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先進儀器首次獲得珠峰地區地面到上空39公里的臭氧濃度及溫度、濕度、風速與風向的垂直變化;首次利用直升機觀測拉薩-珠峰地區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造了浮空艇環境觀測的9032米最高海拔世界紀錄?!皫p峰使命”珠峰科考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的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是人類在珠峰地區開展極高海拔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次壯舉。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中,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康世昌負責的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在東絨布冰川海拔6350米以上區域利用先進的儀器,對冰川進行精準測量。
小組5月1日至6日分批次從珠峰大本營出發,5月9日返回,除對東絨布冰川14.68平方公里的范圍進行精準測量外,還帶回了豐富的冰川影像素材。

康世昌(前)在檢查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工作物資(5月1日攝)。

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出發前往東絨布冰川區域(5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

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在東絨布冰川觀察測量(5月5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6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6日攝,手機照片)。

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在東絨布冰川行進(5月6日攝,手機照片)。

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在東絨布冰川觀察測量(5月6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6日攝,手機照片)。

這是冰川與污染物小組位于海拔5800米的科考營地(5月6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7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7日攝,手機照片)。

冰川與污染物小組在東絨布冰川行進(5月7日攝,手機照片)。

東絨布冰川(5月7日攝,手機照片)。

珠穆朗瑪峰腳下的東絨布冰川(5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拼版照片:左圖為進山作業前的康世昌(5月1日攝);右圖為從東絨布冰川作業完畢返回后的康世昌(5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