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青海門源6.9級地震應急科學考察
2022年1月8日01時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北緯37.77度,東經101.26度)發生了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發生后,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對抗震救災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指示。當地黨委政府、相關部委和行業部門單位積極行動,及時安排地震現場考察工作。
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研究項目管理辦公室和甘肅省科技廳的指派,由任務九專題一參加單位蘭州大學派出第一批考察隊赴震區進行應急科學考察,考察隊由蘭州大學袁道陽教授帶隊,會同后續到達的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山大學的相關科技人員和研究生等10余人組織,已于地震當天到達地震現場,正在對本次門源6.9級地震的地震地表破裂帶和發震構造特征進行了現場考察,取得了階段性的考察成果。
1、本次地震發震構造背景
本次門源6.9級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廣義海原斷裂中西段的冷龍嶺斷裂帶的西段,該斷裂為一條全新世活動斷裂,性質以左旋走滑為主,斷裂滑動速率約4~8 mm/a。斷裂東端與古浪斷裂及毛毛山斷裂相接,西端與托萊山斷裂相連。斷裂東起甘肅省天??h雙龍煤礦以東,經紅腰峴、閘渠河進入青海省境內,經他里花溝、討拉溝、寧纏河、老虎溝東岔和西岔,過冷龍嶺主峰(5254m)崗石尕進入硫磺溝,到門源-祁連公路的八道班以西為止,全長130 km。
2、門源6.9級地震地表破裂帶特征
經現場初步考察,目前發現確切的地震地表破裂帶約20余公里(破裂帶的西終止點已確定,東終止點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其性質以左旋走滑為主,本次地震的最大同震左旋位移為2.1m,造成明顯的公路路基、車轍、牧區鐵絲網圍欄等左旋位錯(照片1-2),以及擠壓脊、張性裂縫、斷層陡坎等形變現象(照片3-4)。
3、下一步考察計劃
考察組正在進一步開展破裂帶無人機航拍等詳細調查工作,結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19-2021年對該斷裂開展綜合研究已經取得的研究結果,將對本次地震的發震構造特征和發震機制等給出科學解釋,為地震災害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另外,任務九專題一參加單位也應急處理了該區域形變觀測資料,已提供給相關行業部門進行應急考察和震情趨勢判定使用。

圖1 地震地表破裂帶線性延伸(鏡向東)

圖2 車轍被左旋位錯1.2m(鏡向北東)

圖3 張性裂縫寬約0.8m深6m(鏡向南西)

圖4 擠壓脊高1.5m深6m(鏡向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