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快速響應國家重大應急任務研判冰崩災害影響
2021年2月7日,印度北阿坎德邦Rishi Ganga河上游冰川發生斷裂,冰崩斷裂的冰體沿途裹挾冰磧物,墜入下游河流,導致水壩決堤并引發洪水,造成72人遇難,205人失蹤。
針對印度發生重大冰崩災害事件,2月9日,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和地區召開冰川災害防范應對會商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判我國冰川災害形勢。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快速響應國家重大應急任務,緊急對印度冰崩遙感影像初步分析,同時科考隊長姚檀棟院士應邀在會商會上就中國冰川變化與冰川災害風險作專題報告。
姚檀棟院士指出,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冰川消融加快。冰川快速變化引起了冰崩、冰湖潰決、冰川洪水等災害,對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并列舉了本月發生在印度北部的冰崩、2020年金翁錯冰湖潰決以及葉爾羌河上游克亞吉爾冰川洪水、2018年雅魯藏布江冰崩堵江和2016年西藏阿里地區阿汝冰崩等災害過程。他強調,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冰川快速消融將直接導致冰崩、冰湖潰決、洪水等災害風險的增加。在冰川變化和災害風險應對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已建立中國冰川強化監測網絡,利用衛星、遙感等現代科技手段對近50條冰川進行大范圍、高精度的冰川運動監測。他建議,為應對中國冰川災害的不利影響,亟需加強冰川變化監測與研究,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大冰川災害防范力度,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防災減災要求。
針對冰崩和冰湖潰決災害開展研究和監測預警,符合區域相關國家的共同利益,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的冰崩與冰湖潰決研究與預警工程,不僅對揭示氣候變化背景下冰崩和冰湖潰決災害過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對提高區域災害風險防控能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