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巴人—第三極的高山勇士
提起第一個登頂珠峰的人,大家都知道是新西蘭“養(yǎng)蜂人”埃德蒙·希拉里,很多人卻不知道跟他一起登頂?shù)南臓柊拖驅(qū)Уぴ觥ぶZ蓋。
成功登頂珠峰后,希拉里成為人類的英雄,載入史冊,但諾蓋卻不為人知,也許他只是一個被雇傭的向?qū)Ш捅撤颍侨魶]有諾蓋,希拉里能否順利登頂則充滿未知。

埃德蒙·希拉里與丹增·諾蓋,圖源:網(wǎng)絡(luò)
夏爾巴人的身上有著太多神秘的符號,其中就包括“高山的向?qū)А?/span>。
登頂珠峰是每一個登山者的終極夢想,如今幾乎每一支珠峰登山隊中都會有夏爾巴人作為向?qū)АK麄優(yōu)榈巧秸邆兂洚斚驅(qū)Ш捅撤颍ㄟ^他們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經(jīng)驗和良好體質(zhì),為無數(shù)的珠峰探險隊提供服務(wù)。

夏爾巴人在搬運登山物資,圖源:VCG
夏爾巴人是全世界無氧登珠峰成功人數(shù)最多的民族,是名副其實的第三極高山勇士。
2019年5月,49歲的登山者卡米·瑞塔·夏爾巴第24次登頂珠峰,刷新了紀錄。25年前,時值24歲的卡米·瑞塔·夏爾巴首次登頂珠峰。除了珠峰,卡米·瑞塔·夏爾巴也已經(jīng)成功登頂過喬戈里峰、卓奧友峰、洛子峰及安納普爾納峰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

卡米·瑞塔·夏爾巴25年內(nèi)第24次登頂珠峰后返回家鄉(xiāng),圖源:BBC
01
溯流求源源源不斷
夏爾巴人,藏語中叫做“sar-pa”,英文叫做“Sherpas”,意為“來自東方的人”,主要分布在尼泊爾,中國、印度和不丹也有少數(shù)分布。

夏爾巴人肖像,背景是馬卡魯峰,珠穆朗瑪峰國家公園,圖源:VCG
夏爾巴人共有10余萬人,其中中國西藏有4000余人,他們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區(qū)的聶拉木縣樟木鎮(zhèn)、定結(jié)縣陳塘鎮(zhèn)等。

夏爾巴人聚居地之定結(jié)縣陳塘鎮(zhèn)風光,圖源:VCG
夏爾巴人語言為夏爾巴語,無本民族文字,使用藏文。
由于地理、政治、歷史等因素,夏爾巴人在新中國建立前與外界接觸甚少。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夏爾巴人才逐漸被外界所了解。

夏爾巴人在安納普爾納,圖源:VCG
夏爾巴人是以“康地塞莫崗木雅巴(人)”為核心的若干支“康巴(人)”部族的后裔,但對于木雅巴到底屬于哪一支族群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夏爾巴人屬于藏族;第二種觀點認為夏爾巴人是羌族的后裔;第三種觀點認為夏爾巴人為西夏人的后裔。

昆布地區(qū)夏爾巴村,圖源:VCG
02
海納百川川川不息
夏爾巴人的生活習俗與藏族有些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近些年來,夏爾巴人在與藏族、漢族等不同民族的融合交流中變得更加開放,生活習俗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

夏爾巴人在珠穆朗瑪峰撿干牛糞作燃料,圖源:VCG
一直以來,夏爾巴人的飲食特別清淡,缺少植物油,烹飪方法以煮食為主,只放一點食鹽,并不放其他調(diào)料。近十年來,在外來藏、漢工作人員的影響下,夏爾巴人的口味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植物油的分量逐漸上升,開始使用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的調(diào)味品炒菜。

夏爾巴婦女在臼制面粉,圖源:VCG

夏爾巴婦女在烹制食物,圖源:VCG
值得一提的是陳塘鎮(zhèn)夏爾巴人自制的雞爪谷酒別具特色。雞爪谷起源于非洲,是一種熱帶耐旱谷類作物,屬于禾本科草本屬。在西藏,雞爪谷多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暖濕地帶,包括墨脫、察隅、錯那、波密、吉隆、林芝、定結(jié)、聶拉木等縣。

雞爪谷,圖源:VCG

雞爪谷酒,圖源:第二次青藏科考隊
在住宿方面,夏爾巴人家一般都有兩處住房,平時住在海拔較低處的木房,夏天則遷到海拔較高的夏牧場居住,放牧時住牧棚。房屋建筑形式特殊,一般都是人字形頂,上蓋魚鱗板(即用斧子劈成的木薄板)。大都修建兩層樓房,平均高度約6米左右,樓上一般作廚房、宿舍和儲藏室,樓下堆放零星什物或圈牛羊。

定結(jié)縣陳塘鎮(zhèn)的夏爾巴人家,圖源:第二次青藏科考隊
在民族服飾方面,夏爾巴男子常穿羊毛織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邊鑲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間插一把叫“果奔”的彎月形砍刀。夏爾巴女子多穿色彩鮮艷的長袖衫,下身圍一條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白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長長的帶紅穗的發(fā)辮,還喜歡戴金玉耳環(huán)。

夏爾巴婦女的服飾,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在日常禮節(jié)方面,夏爾巴人表示敬意的方式有二,一是敬獻哈達,二是用頭碰在對方的手上或膝蓋上。
在娛樂方面,夏爾巴人能歌善舞。陳塘夏爾巴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夏爾巴人的民間音樂可以分為民歌、器樂、歌舞音樂。
在婚俗方面,傳統(tǒng)的夏爾巴人的婚姻主要有三個與眾不同的風俗。一是搶婚,若男方求婚,而女方或女方的父母不同意,男方就會采取搶婚的形式。二是夏爾巴人還有兩兄弟同妻的婚姻形式,妻子和兩兄弟丈夫各有自己的住房,誰與妻同宿,或由兩夫決定,或由妻子決定。三是在夏爾巴人的舍爾巴種姓中,還有一種試婚的形式。但在現(xiàn)在,這些夏爾巴人的傳統(tǒng)婚俗已經(jīng)慢慢消亡了。
在宗教習俗方面,夏爾巴人受自然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部分與藏族相同之外,更多的是多姿多彩而又自具特色。夏爾巴人大都信奉藏傳佛教,絕多數(shù)人信奉薩迦派和噶舉派,也有信奉格魯派和寧瑪派的。在喪葬方面,如果親人去世,都要先請喇嘛念經(jīng),然后舉行火葬或土葬。

夏爾巴婦女手持經(jīng)輪,圖源:VCG
03
山之血脈脈脈相傳
夏爾巴人仿佛是為高山而生,事實上,他們的身體機能和基因中確實有著其他低海撥人群沒有的適應(yīng)機制。

夏爾巴人、藏族人和低海拔地區(qū)人的主要生理差異,圖源:改自參考文獻[6]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基因(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Gene)
夏爾巴人中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基因(ACE基因)高表達,可能是維持生理性低海拔ACE在高海拔地區(qū)活性的遺傳因素之一,在適應(yīng)高海拔地區(qū)方面具有有利的生理作用。
缺氧通氣反應(yīng)(Hypoxic Ventilatory Response)
通氣量會影響血中氧含量,通氣量增加則加速二氧化碳排出,血中氧含量增加;當體內(nèi)缺氧時,中樞神經(jīng)就會主動在數(shù)分鐘內(nèi)開始增加通氣量,這種生理反應(yīng)稱為缺氧通氣反應(yīng)(Hypoxic Ventilatory Response)。研究表明,藏族和夏爾巴人表現(xiàn)出“遲鈍”的HVR,相對缺乏對缺氧的敏感性,更加適應(yīng)高海撥地區(qū)。
肺體積,擴散能力和氣體交換(Lung Volumes, Diffusing Capacity, and Gas Exchange)
在年齡、身高、體重和吸煙史相似的情況下,藏族人比低海拔地區(qū)的漢族人具有更大的胸圍、總肺量、肺活量、殘氣量和潮氣量。此外,夏爾巴人還顯示出更高的呼氣峰值流速、1秒內(nèi)的強制呼氣量和強制肺活量。夏爾巴人的肺量與低海拔地區(qū)人群相比具有更大的擴散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較低的肺泡-動脈氧梯度。
缺氧性肺血管收縮(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缺氧性肺血管收縮(HPV)有助于通氣-灌注匹配。在低海拔,病理繼發(fā)的局部肺泡低氧會增加局部肺動脈阻力,從而將血流轉(zhuǎn)移到更多的含氧區(qū)域,并保持最大的動脈氧合。在高海拔地區(qū),由于肺始終缺氧,因此整體上發(fā)生HPV,表現(xiàn)為肺動脈高壓。這在低海拔地區(qū)的居民中較為常見,但藏族人在高海拔和海平面上都表現(xiàn)出最低的肺動脈高壓。HPV的降低使右心室的后負荷減至最小,這被認為是與適應(yīng)的低海拔地區(qū)的人群相比,藏族人在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更大的原因。
血紅蛋白(Hemoglobin)
藏族人的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和免疫反應(yīng)性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濃度均低于安第斯人,并且兩個族群的血紅蛋白水平均存在顯著的遺傳差異。盡管藏族人的這種相對貧血乍一看似乎有害,但紅細胞增多癥的“雙刃劍”類比提供了可能的解釋。無疑,Hb的增加會增加體內(nèi)的氧氣含量,但升高的Hct水平會增加血液粘度,改變其流變性,并降低心輸出量和氧氣輸送量。此外,Hct升高會導(dǎo)致慢性高山病和栓塞/血栓形成事件的患病率增加,因此藏族人似乎更傾向于紅血球生成反應(yīng)遲鈍。
心臟和心臟代謝(The Heart and Cardiac Metabolism)
與低海拔地區(qū)居民相比,活動的藏族人和夏爾巴人能夠產(chǎn)生更大的最大心率(HR)。即使遷移到低海拔地區(qū)后,這一特征仍然存在。在藏族人中,最大運動心率根據(jù)其居住海拔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而生活在較高海拔的人則顯示出較低的最大心率。在運動量增加的情況下,藏族人還能夠增加心輸出量(CO)和心率,維持他們的中風量(SV),并減少其排血前期(PEP)與左室排血時間(LVET)的比率( PEP / LVET比率)。相反,同一項研究中的漢族受試者表現(xiàn)出PEP / LVET比增加,HR升高受限,SV和CO降低。
腦功能(Cerebral Function)
與低海拔地區(qū)登山人群相比,夏爾巴人在極端海拔(8,000 m)的旅程中表現(xiàn)出較少的神經(jīng)心理癥狀,并且他們返回時磁共振成像的變化更少。同時藏族和夏爾巴人的頸內(nèi)動脈(ICA)血流速度更高,這可能會更好地增加腦供氧的輸送,更大的滿足的大腦對氧的需求。
骨骼肌結(jié)構(gòu)和代謝(Skeletal Muscle Structure and Metabolism)
與久坐不動的低海拔地區(qū)人相比,夏爾巴人每單位肌肉橫截面具有更多的毛細血管,他們還表現(xiàn)出較低的肌纖維橫截面積,這有效地增加了他們的毛細血管密度與肌纖維的比率,從而優(yōu)化對流和擴散到工作肌肉的氧氣流量。
生長,體重和基礎(chǔ)代謝率(Growth, Body Weight, and Basal Metabolic Rate)
總體來說,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的藏族成年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區(qū)的成年人更加矮小,體重更輕。在全球多個高海拔人群中,這種成年期發(fā)育遲緩現(xiàn)象是統(tǒng)一的。在兒童時代,與安第斯山脈和其他高海拔地區(qū)的人口相比,藏族人更小、更輕。
04
首丘之念念念不忘
雖然他們有著比常人更良好的體質(zhì),卻也從未主動登峰,他們堅信山上住著夏爾巴人的神靈。丹增·諾蓋曾說:“人征服不了山,人只是攀爬上山,如同孩子爬上母親的膝頭。”夏爾巴人認為,每一次登山,都必須心懷虔誠與卑微,方能得到神靈的認可。

喜馬拉雅群峰,圖源:VCG
長久以來,由于夏爾巴人的天生稟賦,他們在青藏高原高山科考中,也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達索普冰川科考等,背后都有夏爾巴人瘦削而緘默的身影。零零總總的登山設(shè)備、或大或小的宿營帳篷、幾十噸重的科考設(shè)備……都靠著青藏科學家與夏爾巴人并肩協(xié)作、戮力同心,一點一點地將其搬上海拔幾千米的冰原雪域。刻苦耐勞的夏爾巴人與青藏科學家們一起在雪山冰川之中摸爬滾打,攻堅克難,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可以說,每一枚青藏高原高山科考的勛章上,都有夏爾巴人的汗水與勇氣。

在夏爾巴向?qū)f(xié)助下攀登珠峰,圖源:VCG
站在世界之巔,陽光照在他們黝黑的皮膚上,眼神清澈見底,倒映著雄偉的群山。他們就是第三極的高山勇士!而我們也深信:為科學,為人類,為了青藏高原的碧水藍天,夏爾巴人與青藏科學家們的耕耘與努力,必會得到雪山最好的祝福!

果敢堅毅的第三極高山勇士,圖源:網(wǎng)絡(luò)
參考文獻:
[1] 王麗鶯,楊浣,馬升林.夏爾巴人族源問題再探[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2,21(03):24-26.
[2] 陳乃文.夏爾巴人源流探索[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3(04):44-47+23.
[3] 切排,桑代吉.夏爾巴人的歷史與現(xiàn)狀調(diào)查[J].西北民族研究,2006(01):64-74+206.
[4] 馬寧.夏爾巴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芒羌”雞爪谷酒釀制技藝的人類學探析[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4):73-79+156.
[5] 張春愛,李文華.高原病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1(07):915-917
[6]Yunden Droma,Masayuki Hanaoka,Buddha Basnyat,Amit Arjyal,Pritam Neupane,Anil Pandit,Dependra Sharma,Michiko Ito,Naoyuki Miwa,Yoshihiko Katsuyama,Masao Ota,Keishi Kubo.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 in Sherpas: Association with the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Gene[J]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2008 (1):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