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成分垂直結構及其氣候影響科考分隊在西藏大學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2020年8月,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承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之高原大氣成分科考分隊在西藏大學開始了系留氣艇探空觀測實驗,主要手段是采用60立方米的氦氣艇攜帶多種大氣成分探測儀器升空,得到高原大氣臭氧、氣溶膠、VOC、黑碳等成分在大氣邊界層中的垂直分布特征。
8月10日,歷經千辛萬苦總算順利升空的氣艇迎來了第一批參觀成員——西藏大學理學院生態(tài)班的本科生,看到碩大的白色氣艇被錨定在絞盤上,學生們在驚嘆之余,不禁七嘴八舌的詢問起來,包括里面灌充何種氣體?觀測哪些內容?采用哪些儀器?為什么要進行這些觀測?對于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科考隊員們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科考成員生動而形象的將氣艇成為大魚,內部充滿了氦氣,主要用來觀測青藏高原大氣邊界層的大氣成分,包括臭氧、氮氧化物、氣溶膠、VOC、黑碳等,大氣邊界層雖然只是大氣層中的薄薄一層,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些成分的垂直分布是怎樣的,有什么樣的變化特征,都會影響著這里的日常生活。

8月15日,2020年西藏自治區(qū)青少年高校科學夏令營的高中生們也來到西藏大學進行參觀,校園中的明星——系留氣艇成為了高中生們關注的焦點,他們聚集在唐貴謙副研究員的身邊,耐心的聽其講解,并不時的提出自己的疑問。對于這些高中生們的熱心咨詢,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層大氣和全球環(huán)境探測重點實驗室和暨南大學的科考隊員十分耐心的進行解答,與此同時,其余科考隊員將各種儀器一一掛在氣艇上,并慢慢操控氣艇勻速升空,這一切都讓高中生們感到新奇萬分,對大氣變化的興趣逐漸在學生們的心中產生,也讓他們更加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