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六專題六圓滿完成“西寧-玉樹-昆明”沿線多地理要素和地表氧含量科學考察
2020年6月21日至7月1日,任務六專題六“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環境健康”研究團隊18名科考隊員,在史培軍教授、陳志教授和馬永貴教授帶領下,順利完成“西寧-玉樹-昆明”沿線多地理要素和地表氧含量科學考察。參加本次科考的隊員主要來自青海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和青海大學。
針對青藏高原“缺氧”這一特殊的環境致災因子,“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環境健康”專題擬從地球表層系統的角度出發,通過對青藏高原大氣、植被、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的綜合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時空變化格局,厘清氧含量影響因素,并對其貢獻率進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礎上,定量評估青藏高原缺氧環境的人畜健康效應。在前期工作中,本專題團隊于2017-2019年完成了對青藏高原青藏線、新藏線、川藏線及其沿線地區,以及青海湖、祁連山及其周邊地區的科學考察。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務有三:一是路線/樣點式測定沿線近地表氧含量;二是調查當地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覆蓋度;三是通過生理指標測定、現場訪談等形式,調查短居人群(包括科考隊員)和長居人群對缺氧環境的適應(習服)情況。
本次科考活動行程3000余公里,共完成75個采樣點地表環境要素(地理位置、海拔、氣溫、大氣壓、相對濕度、相對氧含量等)的實測工作,完成8個大覆蓋度樣方(1km×1km)的測量,對300多人次的生理指標進行了測定和現場訪談,獲得一批寶貴的第一手科學數據。途經麗江時,科考隊參觀訪問了中國科學院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并與臺站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科考活動受到了“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長辦公室、任務辦公室,以及青海省科考辦、西藏自治區科考辦和云南省科技廳基礎處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謹致謝忱!
附圖1:科考隊員在瑪多星星海附近合影
附圖2:科考路線圖

圖1

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