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柏灌木年輪揭示納木錯區域長期干濕變化
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西風/季風過渡區,周邊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納木錯流域屬于青藏高原高寒荒漠植被區域,香柏灌叢分布于海拔4740米至4920米的陽坡。在極端寒冷和干旱環境中,香柏灌木生長緩慢,平均年輪寬度約0.3毫米。然而,香柏灌木年輪可否像樹木年輪一樣指示過去幾百年生存環境變化?仍舊是學術界研究的難點。

圖1. 左圖:納木錯湖周邊香柏灌叢景觀
右圖:重建1605-2010年期間干旱指數(Standardized Moisture Anomaly Index)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高寒生態重點實驗室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在圍繞納木錯周邊香柏灌叢開展野外調查時,發現了死亡的香柏植株和部分殘留莖干。通過與活的香柏灌木年輪序列之間的交叉定年,建立了537年的年輪寬度年表(始于1479年),這是目前國際上最長的灌木年輪年表之一。研究發現,香柏灌叢的生長受到生長季早期積雪和水分條件的強烈限制。基于可靠的樣本量,研究人員重建了1605–2010年5-6月份的干濕(SZI,Standardized Moisture Anomaly Index)變化狀況。進一步揭示,納木錯區域經歷了1637–1683年和1708–1785年兩個較長時段的干旱期。說明小冰期期間極端寒冷條件可能導致水循環的降低,進而引發干旱。
本研究獲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所博士后蘆曉明,通訊作者為梁爾源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