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西華師范大學分隊科考日志(四)
西華師范大學黎大勇團隊一行4人(黎大勇教授、楊俊寶博士、夏萬才博士、黃凱碩士)繼續前行,途經滇金絲猴最北的分布區——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20年5月20日晚抵達云南白馬雪山腳下,第二天上山和長期在此開展滇金絲猴野外生態學研究的楊嬋碩士、王達麗碩士成功會師。

順利會師
此段行程主要考察青藏高原東南地區的明星物種——滇金絲猴的棲息地和種群分布現狀。
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隸屬靈長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仰鼻猴屬(Rhinopithecus),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僅分布于我國金沙江和瀾滄江之間云嶺山脈的狹小地帶,跨越滇西北和藏東南6縣,適宜的生境面積約為7000km2,為我國特有的瀕危珍稀靈長類動物,現存的滇金絲猴種群數量約為3000只。滇金絲猴也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其社會組織、棲息地、生態習性都具有顯著的特點。

這憂郁的氣質、炫酷的發型、迷人的嘴唇(黃凱攝)
一路上良好的植被情況為這個“紅唇精靈”,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俯瞰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楊嬋攝)
此次團隊的楊俊寶博士(主要在川北醫學院從事遺傳學的科研工作)加入同行,主要是想協助解決滇金絲猴遺傳方面的一些科學問題,因此衍生出一個小任務——撿屎。

撿屎官夏博士
(現拉現撿,保證新鮮)
撿屎看似簡單,實際操作卻又不太容易。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下邊聚精會神地守著,一旦發現有排便,立馬沖過去撿。當沖過去的時候就傻眼了:因為大部分滇猴在高高的樹枝上,粑粑下落途中被密密麻麻的枝葉彈散;落地后,又因為坡度原因,還要四處亂滾,隱蔽在枯枝落葉中,肉眼難以發現。
辛苦撿屎的同時,還要接受樹上猴子的嘲諷。

撿屎的又來了(黃凱攝)

我看看(黃凱攝)

略(黃凱攝)
隨著撿屎運動的結束,此次科考之行也階段性地臨近了尾聲。告別乖巧可愛的滇猴,踏上返程的道路,此次行程的經歷有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隨海拔多變的高原風景時而廣袤荒涼,時而濃茂繁盛,宏壯瑰麗,震撼人心;一路上不停跳出來給人驚喜的高原特有物種,或可愛機敏,或悠閑成群,不斷撩撥旅人的心弦;白馬雪山滇金絲猴的古靈精怪和工作人員家人一般的熱情和關懷,讓人流連忘返。
最后再次附上幾張精靈照片,期待兩個月之后的再次啟程。

像不像在家無聊的你(黎大勇攝)

大鵬展翅(黎大勇攝)

你瞅啥(楊俊寶攝)

瞅你咋地(楊俊寶攝)

偷偷摳腳(黃凱攝)

偷偷觀察(黃凱攝)

哼(紅胸啄花鳥雌鳥 夏萬才攝)(她老公回來兩次都沒拍到,好氣哦)

長尾山椒鳥(雌鳥 黃凱攝)

擺個Pose(楊俊寶攝)

小吃貨(黃凱攝)

最后一起比個心(黃凱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