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東北緣河流地貌形成演化新認識
河流地貌是在河流的堆積和搬運作用下所形成的,它們對于氣候的變化和構造的活動十分敏感。因此開展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相對長時間尺度下氣候的變化和構造的活動是如何控制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2020年4月,國際地學期刊《Geomorphology》(地貌學)刊登了名為“Late Quaternary fluvial landform evol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long the Yulin River o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的文章,對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榆林河階地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河流地貌演化受氣候變化和構造抬升所共同控制,阿爾金斷裂晚更新以來的擴展活動對榆林河河流地貌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近期,第二次青藏科考“地質環境與災害”任務“活動斷裂與地震災害”專題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的Worldview影像數據并結合野外調查研究,確立了榆林河東巴兔山段河流地貌序列,分布特征和沉積結構;利用10Be宇宙成因核素測年技術確定了地貌序列。通過對比階地年齡和氣候變化曲線,發現河流階地的廢棄主要發生在氣候的轉換階段,表明氣候的變化對河流的下切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區域構造變形主要表現為東巴兔山背斜的整體隆升,不同河段河流裂點和階地形態特征的不同表明構造抬升同樣對于河流地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榆林河河流地貌演化受氣候變化和構造抬升所共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