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桐物種專項調查順利完成
滇桐(Craigia yannanensis Smith et Evans)是受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典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物種多樣性保護與綜合評估的目標物種之一,滇桐分布于中國、越南和緬甸,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德宏州、文山州、普洱市、保山市和怒江州)、貴州(獨山縣)和西藏(墨脫縣)。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過去幾年對滇桐考察的基礎上, 于2019年10月中下旬組織了考察隊對分布于高黎貢山境內的的滇桐系統(tǒng)開展專項補充考察。本次考察隊由郭世偉、張品、李鳳榮、楊佳俊四人組成,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瀘水管護分局王新文、何貴品和李新勇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對保護區(qū)內的上江管護站、大南茂管護站和六庫管護站分布的滇桐進行了細致考察,對每株滇桐進行了胸徑測量,單株定位和分子材料的收集。
考察共記錄到瀘水縣滇桐共計148株,其中成年植株(開花結實的植株)88株。在88株成年植株中,保護區(qū)上江管護站38棵、大南茂管護站39棵、六庫管護站11棵。最大者胸徑為272 cm,位于上江管護站丙奉山。考察中,隊員詳細記錄了每個居群的位置,地理條件和伴生物種等信息。滇桐在瀘水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1800m范圍內的陰坡和河谷,主要伴生喬木有印度血桐(Macaranga indica)、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美麗桐(Wightia speciosissima)、葉輪木(Ostodes paniculata)、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尼泊爾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等;伴生灌木有刺通草(Trevesia palmata)、雞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鵝掌柴屬(Schefflerasp.)、繡球屬(Hydrangea sp.)等;伴生草本有直角鳳仙花(Impatiens rectangula)、銳齒鳳仙花(Impatiens arguta)、黃金鳳(Impatiens siculifer) 、假樓梯草(Lecanthus peduncularis)、裂葉秋海棠(Begonia palmata)、小葉樓梯草(Elatostema parvum)、狹葉樓梯草(Elatostema lineolatum)、竹葉子(Streptolirion volubile)、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等。
瀘水縣的滇桐種群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國內數(shù)量最多且保護最完好的,種群結構也相對合理,生境較為原生,這主要歸功于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瀘水管護分局的有效保護工作。但其生存也面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因為歷史原因,滇桐林下尚有普遍的草果種植,草果種植需要對森林進行一定的疏伐,這無疑會威脅到滇桐的自然更新。因此,更進一步的保護措施尚需制定和實施。
圖1:第二次青藏科考——瀘水滇桐專題考察
圖2:瀘水縣滇桐的生境與形態(tài)。A:滇桐單株;B:瀘水縣胸徑最大的滇桐;C:滇桐林下的草果種植;D:滇桐的果枝;E:滇桐的芽及莖上的毛被和皮孔;F:滇桐葉背的毛被。
圖3:跋山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