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水系固體物質源匯過程與演變專題研討會召開
2019年5月28-2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水系固體物質源匯過程與演變專題研討會在四川大學召開。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學校、科研機構的2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水利水電學院院長劉超主持會議。

會上,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志堅致開幕辭。中國地質大學王成善院士做主題報告,對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大意義,“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子專題的考察背景、內容、目標以及方法進行了介紹。隨后,王成善的團隊成員分別就雅魯藏布江古水系重組及其地貌演化、淺表沉積地層高分辨率探測技術、水系演化及沉積物多維解譯展開了闡釋。南京大學胡修棉教授在會上介紹了青藏河流沙物源分析研究的進展,其團隊成員分別對青藏河流沙與基巖低溫熱年代學、雅魯藏布江古水系重組及其地貌演化、人工智能與沙-砂巖自動鑒定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方向進行了匯報。同濟大學劉志飛教授及其團隊向大家介紹了海洋河流沉積物搬運動力過程觀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姚文生教授對全球尺度地球化學研究及大河流域沉積物地球化學填圖現狀進行了匯報。長江委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工彭萬兵以金沙江水文泥沙監測為例,向大家介紹了野外泥沙運動的觀測方法,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興年教授對河流泥沙測驗的新方法等進行了介紹,并以野外調查為例,分析了河流泥沙觀測技術的瓶頸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最后,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劉超致閉幕詞,參會代表們合影留念,此次研討會圓滿結束。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開展第二次科學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對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水利水電學院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參與單位之一,主要研究青藏高原水系固體物質源匯過程的時空演化,為此次科考貢獻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