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定量揭示近50年大氣CO2升高對陸地 碳匯增加的貢獻
2019年9月2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任務“亞洲水塔變化及其廣域效應”專題北京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樸世龍研究員團隊,關于大氣二氧化碳(CO2)升高對陸地碳匯增加的貢獻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研究團隊結合多個陸地生態系統模型模擬結果和野外CO2施肥實驗觀測結果,并構建新的植被—土壤碳庫周轉理論模型,分析了1959—2010年大氣CO2升高對北溫帶和全球陸地碳匯變化的作用。
研究發現,北溫帶陸地碳匯對CO2升高的敏感性為大氣CO2濃度每升高100ppm,陸地碳匯強度每年增加6.4±2.8億噸碳(圖2)。與此相比,碳—氮耦合模型均值低估了這一數值。就全球尺度而言,1960年代至2000年代,CO2升高導致陸地碳匯強度的增加量為每年約20億噸碳。這意味著,CO2升高是同期全球陸地碳匯增加的主因。本研究為定量理解陸地碳匯變化的歸因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亦為模型和控制實驗相結合解決全球變化對陸地碳循環影響相關科學問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基于野外CO2施肥約束的北溫帶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對CO2升高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