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能看到什么樣的風景?
原創: 劉翀 5月24日
文、攝影/劉翀
無論你是否愛好攝影,
相信你都不會拒絕美景。
無論你是否曾踏上過青藏高原這片土地,
都注定會被她的魅力深深吸引。
航拍色普崗日
你也許翻閱過這里的照片,
觀看過這里的旅游節目,
欣賞過這里的紀錄片,
但你未必曾聽說過,
科考的我們
如何去感受這片凈土的風景。
青藏鐵路,念青唐古拉山麓
帶著相機去科考,
你可以記錄下青藏高原這片土地的迷人風景,
更可以定格下
常人無法觸及的畫面。
南迦巴瓦
五年三百余天青藏高原野外科考,
對于一名科研工作者而言
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
五年三萬余次快門,
對于一名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
也不值得炫耀。
然而,當這三萬多次快門,
發生在這三百余天青藏科考途中,
似乎總是能夠碰撞出一些美妙的火花。
科考途中(可可西里地區南端)
帶著相機去科考,
拍下的每一張照片,
都有故事可尋。
這是一個湖,名叫色林錯。
青藏高原的湖泊
占我國湖泊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僅面積超過1 km²的就有1200多個。
而色林錯則是西藏面積第一大湖,
同時也是青藏高原面積第二大湖,
僅次于我們熟知的青海湖。
俯瞰色林錯
不過,這西藏面積第一大湖的寶座
可是來之不易。
曾經的西藏第一大湖是納木錯,
但隨著近幾十年西藏湖泊的擴張,
色林錯擴張的速度超過納木錯,
成為了西藏第一大湖。
而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水量的變化
對水資源、農牧業、氣候變化研究都有重要影響,
已經因此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知識點有點多?
來些美景提提神!
這還是色林錯。
光線、構圖、曝光不同,
它能展現出不同的風姿。
就連湖邊的馬兒,
都學會了優雅地出鏡
不甘示弱的鳥兒,
也配合擺拍
連幾塊不起眼石頭,
也能成為一道不錯的風景!
看過了風景,
我們繼續聽聽風景背后的故事。
青藏高原湖泊的變化,
是一個有著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現象。
只有深入了解它是如何變化,為什么變化,
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這里的環境狀況,
以及它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因此我們需要對它的深度、沉積物、
水質、透明度等指標進行全方位的體檢。
而要完成這些工作,
往往需要對一個湖連續工作幾天甚至十幾天。
戈芒錯水質測量
那么問題來了:
我們住哪兒?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
哪里有任務,我們就在哪里蓋“房”!
昂孜錯搭營
我們有月景房
色林錯營地
湖景房
赤布張錯營地
VIP單間自然也少不了。
色林錯營地
超級豪華單間,
不發幾篇頂級論文都沒資格住。
色林錯營地
這是什么?
色林錯湖畔
這是藏族同胞的羊圈!
與我們一墻之隔,
不過貌似區位比我們更好,濱湖黃金地段。
色林錯湖畔
房子舒坦了,
走起路來都精神抖擻。
夕陽西下,
生活如此美好。
科考途中(羌塘地區)
貌似跑題了,
收!
還是繼續帶著我們的相機去科考吧!
說到湖泊,
怎能不去看看納木錯?
作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納木錯,
西藏著名旅游景點,
也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的關注。
納木錯,念青唐古拉主峰
經實際測量,
納木錯的最大水深能夠超過100米。
而最高透明度則超過16米。
納木錯
因為納木錯的面積、深度都較大,
受冰川與河流的影響顯著,
所以它對于水文、大氣、冰川、古環境等方面的研究來說都具有重要價值。
納木錯湖旁白馬拉木錯
為此,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這里
建立了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
通過長期監測與數據采集,
我們能更好更深入地對它進行研究。
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
雖然色林錯、納木錯是西藏湖泊的老大老二,
但其它一些小弟小妹也同樣是顏值驚人。
昂孜錯,
是誰把船開到鏡子上了?
邦達錯,
碧藍的湖面,辛勤的工作。
班公湖,
名氣也不小,
原來顏值這么高。
莽錯,
位于藏東南芒康縣境內。
如果沒有這張照片,
誰能知道西藏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湖泊?
看完了水,
我們再來看看山。
說起西藏的山,
你的腦海中也許首先會浮現出珠穆朗瑪峰。
但青藏高原絕不只有珠穆朗瑪,
這里還有眾多無名無姓的
小規模山峰。
雪山-經幡(那曲地區)
五年前的夏天,
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
在青藏鐵路上拍下的這一景,
總能讓自己反復回味。
青藏高原的山
有冰川作衣裳,
與經幡相望。
渺小的我們
隔著火車的玻璃窗,
靜靜欣賞那份壯美。
米堆冰川
說起青藏高原的冰川
同樣也是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和“亞洲水塔”,
這里的冰川深刻影響著周邊地區的環境與水資源。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
青藏高原很多地區的冰川開始退縮
也許再過一段時間,
這些冰川美景將不復存在。
雪山-草原
只有科學研究,
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保護和合理利用
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資源。
這里,是南迦巴瓦,
如果你不知道它,
就該好好補習一下旅游知識了!
它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
“中國最美山峰”之首。
是何等美景,
能屹立于眾多大美山川之巔?
色彩,線條,
陰影,輪廓。
2017年參加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途中,
一個多小時內拍下的這些照片,
仿佛是大自然演繹的美妙樂曲,
讓人不禁為之贊嘆。
當然,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最美山峰。
南迦巴瓦的最美第一,
只是人們認可度較大的評選中的一種。
然而,在它的腳下
卻有一個全世界公認的第一: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世界第一大峽谷。
全長504.6千米,
最深處6009米,
平均深度2268米。
遠高于世界其它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果果塘大拐彎
若你對峽谷的認識
還停留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請不要忘記,
峽谷的世界之最
就坐落在我們自己祖國。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果果塘大拐彎
大多數人都知道
南迦巴瓦位于318國道色季拉山段。
但他們未必知道,
這座色季拉山同樣不簡單。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 m,
這里大部分地區干燥而又寒冷,
在藏東南色季拉山段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里受到藏東南充沛的水汽與地形的影響,
雪山與森林共存,
地理上的“垂直地帶性差異”十分顯著。
藏東南地區
如果你懂得一點點攝影技巧,
會把色季拉山的植被,
作為遠處南迦巴瓦的前景,
美美的框入你的照片。
而如果你是一名青藏高原的科研工作者,
這片森林將可能成為你畢生研究的事業。
藏東南的森林植被,
已經成為氣候變化背景下
森林生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區域。
通過對這些地區
樹線、植被類型、生物量等方面的研究,
我們能認識和理解氣候變化背景下
大自然發生的變化。
這些風景帶給我們的,
不僅有美的體驗,
還有無數寶貴的科學信息。
藏東南地區
寫在最后
藝術無止境,
科學無頂峰。
在青藏高原,你按下的每一次快門
都可能帶給你精美的壁紙。
開展的每一次工作,
都有可能填補科學研究的空白。
無數前輩為青藏科考畢生奮斗。
更多的青年也正向這片土地邁步前行。
行人拿起手中的相機
在最后一片凈土拍下美麗風景;
為青藏科考而來的我們
也不禁按下快門,
記錄的不只是風景,
更是站在這高原之上的你我。
星空下的自拍(可可西里地區南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