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年前發生了什么?會種大麥的人來到青藏高原,還是高原人民學會了種大麥?
大約3600年前,耐寒作物大麥出現在了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大麥農業的出現促進了人類在世界屋脊的永久定居。但是科學家們一直不知道,3600年前,是會種大麥的人類族群遷徙到了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還是原本居住在那里的人學會了種植大麥。

陽光下的大麥。Hans/pixabay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孔慶鵬研究員團隊與蘭州大學董廣輝教授團隊合作,深入分析了大量現代藏族(8277份)及其周邊人群(58514份)的線粒體DNA(mtDNA)遺傳變異數據,并結合不同海拔農作物遺存的碳十四測年數據和人骨碳同位素值數據,破解了大麥農業向青藏高原傳播過程中的人群遷徙歷史。
在距今約10000到5000年前,居住在中國華北地區的人群以種植粟黍作物為生。距今約5200年前,華北人群的一部分遷徙至青藏高原東北部低海拔地區,并在此定居。定居后,這些人依舊種植粟黍作物,而在距今約4000年前,他們又吸收外來文化,學會了種植大麥。再后來,距今約3600年前,一部分居住在青藏高原低海拔地區的人遷徙至高海拔地區,并將大麥種植傳統攜帶到那里,開啟了人類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大規模永久定居。

中國北方粟黍農業人群向青藏高原的遷徙模式圖
研究人員還發現,經此線路遷入人群的基因至今仍在現代藏族中廣泛分布,僅研究中鑒定出的兩個單倍群在現代藏族中的平均分布頻率就達20.86%,而在約3300年前,這一比例高達50%左右。這些證據提示,在大麥農業人群永久定居青藏高原時,來自粟黍農業的人群組分可能在高原人群中占據了主體位置,而粟黍農業人群的遺傳輸入也進一步對現代藏族人群基因庫產生了重要貢獻。
這些研究結果對深入理解大麥農業向高原擴散的模式及高原藏族人群的起源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玉春博士和田嬌陽博士為并列第一作者,孔慶鵬研究員和董廣輝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