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地區巖漿巖研究揭示羌塘地塊晚白堊世的初始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的時間、空間變遷及動力學機制是現今地學界的熱點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不僅關乎大陸碰撞及高原隆升范式的構建,同時也是分析亞洲氣候演化、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的關鍵和突破點。隨著研究程度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青藏高原的隆升肇始于高原內部或藏中地區,然而隆升作用的具體時限和尺度尚未得到準確約束。最近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中國科學院大學張開均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在J. Petrol.發表相關考察成果(https://academic.oup.com/petrology/article/60/4/827/5374765),通過對羌塘地塊東部唐古拉山地區晚白堊世巖漿巖的年代學、礦物學、巖石學及地球化學特征進行系統分析,該團隊提出唐古拉山地區晚白堊世巖漿巖形成于鎂鐵質加厚下地殼的部分熔融。除此之外,基于巖漿巖內部下地殼來源鎂鐵質捕擄體的礦物溫壓計研究,定量約束該期隆升作用使羌塘地塊地殼加厚至40–50 km 厚度。該項研究工作表明羌塘地塊在晚白堊世(約68 Ma)即已發生顯著隆升,進一步說明青藏高原早在晚白堊世可能已對亞洲氣候及區域地球表層系統產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