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第二次青藏科考分隊出征
6月23日清晨,蘭州大學第二次青藏科考分隊出征儀式在城關校區西區逸夫科學館門前廣場舉行。校長嚴純華,副校長潘保田,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大氣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泛第三極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前沿科學中心負責人和師生共同為科考隊送行。


科考隊隊長、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中心主任黃建平教授介紹本次科考情況。按照2019年科考研究計劃,此次科學考察范圍包括塔克拉瑪干沙漠、西藏阿里地區和雅魯藏布江流域,考察時間從6月23日持續到8月3日。蘭州大學成立了“青藏高原北側粉塵氣溶膠傳輸綜合科考分隊”,由大氣科學學院黃建平教授和張鐳教授擔任隊長,科考分隊將攜帶自主研發的6臺多波段高光譜激光雷達等一系列國際先進觀測儀器設備,奔赴阿里地區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開展首期實驗;同時成立了“雅江中上游地表和雪冰粉塵特征科考分隊”,由資源環境學院夏敦勝教授和楊勝利教授擔任隊長,也將奔赴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和采樣。
科考隊副隊長張鐳教授介紹,“青藏高原北側粉塵氣溶膠傳輸綜合科考分隊”本次實驗場有兩個,一個在阿里地區日土縣,海拔高、輻射強、風大寒冷;另一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和沙漠南緣,赤日炎炎,或風沙漫天。科考隊將團結奮戰、克服困難,利用激光雷達、微波輻射計、系留探空儀等先進儀器設備,觀測從地面到高空的大氣要素,獲得一手實測資料,進一步考察青藏高原北側粉塵氣溶膠傳輸與影響,厘清本地源和外源傳輸對高原粉塵氣溶膠的貢獻,探索粉塵氣溶膠如何調制高原的熱力、動力作用,進而如何影響高原及其周邊的天氣和氣候。
科考隊副隊長夏敦勝教授介紹,“雅江中上游地表和雪冰粉塵特征科考分隊”的主要任務是考察高原地表粉塵的分布、形成年代和理化性質,研究粉塵記錄的環境變化過程與機制,探索人類活動與粉塵沉積的相互影響。

嚴純華為科考隊授旗。他指出,本次科考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抓住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歷史機遇,進一步鍛煉學校大氣科學、地理科學、地質學和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隊伍,打造創新科研平臺。同時他強調,科考地點是人煙稀少的地區,科考隊員要注意安全,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希望科考分隊出征順達,工作順利。
潘保田簡要介紹了學校在青藏高原研究領域的光輝歷史和貢獻,鼓勵科考隊員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精神,注意安全,勤奮工作,揭示更多青藏高原奧秘, 做出新貢獻。
科考隊青年教師代表田鵬飛青年研究員和學生代表安琳莉同學也表示將珍惜這次寶貴的機會,圓滿完成科考任務。


儀式結束后,科考隊隊長黃建平教授帶領科考隊部分成員從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西區出發奔赴科考地點,科考隊其他成員也將分批陸續出發。




據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重大計劃的籌備工作于2017年啟動,2019年初立項,為期5年,即將大規模開展實施。蘭州大學承擔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題“粉塵氣溶膠及其氣候環境效應”的科考任務,這個專題聯合了國內相關領域的優勢力量,包括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以及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浙江師范大學、蘭州城市學院等單位的教師、科研人員80余名。專題將通過對青藏高原五大綜合區多個關鍵區地表和雪冰粉塵、大氣粉塵氣溶膠的綜合科學考察,探討青藏高原粉塵活動的時空演化歷史、控制因素、理化特征、輻射強迫及其氣候響應等前沿科學問題,提出青藏高原粉塵氣溶膠特性及其氣候環境效應的科學定量結果,對于青藏高原氣候變化應對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